如何成為環境偵探

由螃蟹的消失,論河川生態的警訊


世界上約有六千八百多種螃蟹,有1,280多種會上溯到河川。
科學界對螃蟹的知識甚缺,
近代很多螃蟹消失、死亡,人類很少注意。

螃蟹是偉大的探險家,
從卵孵化後,就從海洋,進到河川,
上溯到未知之地。
牠們要改變身體的代謝能力,適應淡水域,
要改變移動的方式,由較平坦的海底,到地勢起伏的河川。
要改變呼吸的方式,由全在水域呼吸,改到陸地上呼吸。
牠們沒有地圖,卻有準確方向感,
牠們沒有輔助工具,卻能越過湍流、險灘、瀑布。

任何一個差錯,就會有致命的危險;
任何一次疏忽,就可能被水鳥吃掉。
從螃蟹的探路,教導人類一個很重要的功課,
大地與河川是具有「地理的聯結性」,
人類若破壞這聯結性,
更多的螃蟹,將默默地在地球的一角消失。


「許多河流的螃蟹不見了,老師,怎麼看這現象?」學生問道。「好問題」我說道。

螃蟹是地理老師,看到牠們不要只想到吃。這老師有非常複雜的神經系統,在各樣的遷移過程,避開各樣的危險。牠們總是迅速地由一個地方,移到另一個地方。停下一陣子,知道沒有什麼危險,再迅速移動到下一點。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的陸軍用螃蟹的移動,教導士兵衝鋒時的運動方式,來避開危險。

螃蟹在移動時,有非常複雜的行為,牠的八隻腳,各有不同的功能,用腳尖移動,快速奔走時,能夠一腳跨上,後腳立刻跟上;向上攀爬時,能一腳往前撐住,另一腳朝上;立刻轉彎時,能一腳為中心,另一腳旋轉;閃入石縫時,能一腳直行,下一腳彎曲,。螃蟹是利害的移動高手,能夠移身挪位,能夠在垂直的牆面,爬高一公尺。有的種類能夠一分鐘自轉20圈,鑽入泥土中,消失無蹤。

螃蟹日也爬,夜也爬。有學家懷疑螃蟹可能不睡覺,或是邊睡邊爬,而且夢遊時,沒有爬錯方向。螃蟹的移動,有大尺度的移動,爬幾十公里,甚至幾百公里之遠,到那裡交配、產卵。有小尺度的移動,尋找食物與可躲藏之處。螃蟹常以水中溶解有機質與有機碎屑為訊號,依著水流傳來的訊號,前往覓食那裡的底棲生物。

底棲生物以落葉為食物,要幫助螃蟹遷移,可以在水邊栽植落葉樹木與密生草叢,提供碳源給螃蟹作運動所需的能量。螃蟹對水中的溶氧特別敏感,溶氧太低,螃蟹就會離開水域尋找其他的水路,這時失去隱藏,缺水死亡,或被攻擊。改善水質,增加溶氧,能夠幫助螃蟹繼續向前。

螃蟹在遷移時,不能長期在快速的水流中移動,牠們會沿水域-陸域交接處前進,如果水邊有石礫,石礫間的孔隙,或底部會成牠們暫時的休息處,太光滑、平整的水岸,對螃蟹的遷移不利。螃蟹不喜歡水流太快的明渠水路,不適應修邊整齊的水岸景觀。

螃蟹喜歡水深穩定,水流平緩的地方,這是台灣早期的螃蟹經常進出水稻或茭白筍田的原因。在常在水稻梯田的石碶縫中棲息,成為遷移的底站。如果梯田成旱地,旱地變荒廢,螃蟹就失去最後的棲息地,只能向河川的上游再挺進。上游若作超過一公尺高的攔砂壩,壩的傾斜角度超過45°,螃蟹就爬不過去。愈大型的螃蟹,愈不容易爬過較高的攔砂壩。

螃蟹的存在,代表人尊重其生命權,與牠們共享自然資源。但是人類在污染河川、砍伐河濱樹木、減少河川水量、建造攔砂壩、攔水堰、水稻田荒廢等,對螃蟹造成極大的傷害,使螃蟹愈來愈少。世界上許多河川,逐漸都失去螃蟹的踪跡。1961年,生物學家(George Warner)寫道:「只有在水流-石礫-水濱植物共同組成的合宜環境,才能提供螃蟹自由的遷移。」這是正確的敍述。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