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環境偵探

由水文氣候學,論河川烏魚大量暴斃的原因


都市環境管理得好,
鄰近的河流就會乾淨。
河流若不乾淨,
成群的烏魚就會死亡。
有時報紙登出不大的版面,烏魚死亡,
隔天就下版了。
總該有個地方教導學生,
認識烏魚死亡的原因,背後的機制,
與潛在的影響是什麼。

「老師,最近有烏魚在河口成群暴斃,而且白天無事,一個晚上,就有無數的魚屍,浮在水面,為什麼會這樣?」同學問道。「烏魚是耐污染的魚種,大量的死亡,在呈現河川嚴重的問題。」我說道。

烏魚大部份的時間是在河口,感潮河段活動,有時會上溯到河川上游,繁殖期會成群出海。

只要水深在30公分,大型的烏魚就會上溯。烏魚若能游到河流中、上游,河川環境劣化時,就可減少烏魚在河口的大量暴斃。所以河川水深維持30公分的乾淨河段愈長,烏魚愈安全。

烏魚經常在晚上,攝食河川底部的藻類、腐爛植物與少量的底棲昆蟲。烏魚白天游近水面,大多數不攝食。烏魚有個強而有力的胃,有粉碎泥砂的能力,所以烏魚會在河底攝入泥沙,在胃中分解吸附在泥砂上的細菌,與有機物。

烏魚的死亡,若在3-4月期間,是天氣轉熱水底的溶氧不夠,烏魚窒息死亡。若在4-5月,若缺乏降雨,河川水量減少,無法稀釋排入的污水,水質惡臭,劇毒的硫化氫在水底滋生,幾小時就會讓烏魚暴斃。

若在6-9月期間,有暴雨,會將大量泥砂沖入河中,烏魚吃太多泥砂,泥砂阻塞魚鰓,也會死亡。

烏魚的死亡是都市之恥,有些都市沒有烏魚死亡,是水太髒,早就沒有烏魚了。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