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環境偵探

由海洋環境科學,論「生魚片」


當我看到生魚片,
就想到,海洋的魚類至少有二萬種。
為什麼作生魚片的魚,
只有幾種呢?

「『生魚片』是普世最受歡迎的日本料理。老師,也喜歡吃嗎?」同學問道。「啊!」我流著口水叫道。

「生魚片」是日本傳統美食,好吃,也蘊存日本古智慧。
魚要處理成生魚片之前,師傅要去皮、內臟、骨頭,這可以減少魚體內的有毒物質與寄生蟲。

生魚片是大海野生的魚,不是飼養的魚。因為飼養海魚,若太密集,魚易吃到同類的糞便。

生魚片需要低溫殺菌處理,不是剛從大海抓上岸,就現宰。海港邊或漁市場,用新鮮的魚體,作生魚片,是錯誤的示範。安全生魚片的吃法,是捕到魚後,儲放在-20℃下,24小時後,才安全食用。

愈大隻的魚,在冰櫃冷藏時,體內溫度不易降低。所以,理想的生魚片,要選吃中小型的海魚。若要用大型的海魚作生魚片,魚體在-20℃的冰櫃中,至少要冰凍5-7天,吃來才安全。

日本漁民並不用海中所有的魚,作生魚片,只吃少數幾類,分成五級,最好是鮪魚。次等是青魽與紅鯛。第三等是三文魚、比目魚。第四等的是鱈魚、鯡魚、鯖魚、章魚。最差的是海螺、海貝、螃蟹、龍蝦等。

這樣的選擇不是根據好不好吃,不是營養份的多少,不是產量的多寡,不是魚肉的顏色,或好不好咬,而是與魚類迴流的海域水質有關。

鮪魚是海洋中衝刺最快的魚,而且能快速轉彎,肌肉內存有豐富的胺基酸作能量來源。經常在海洋乾淨的水域移動,不接近陸地,喜好在10℃的低溫水中游動,感染細菌或寄生蟲的機會少,不被河口有機物污染。三文魚上溯河溪,被污染或感染寄生蟲的機會多。烏魚大部份在感潮河段活動,愛吃底棲生物,沒有人用烏魚作生魚片。

同學,第三等以下的海魚,不要常吃。要吃煮熟的。最好不要吃生魚片壽司,尤其是存放時間太久,打折供人搶購的那些。中午快打烊,或迴轉太久的壽司的生魚片。吃這種生魚片,容易嘔吐、腹痛、頭昏,果然好像也在迴轉。

近幾年,地球暖化,海水溫度提高,北極浮冰大量溶解,使海洋淺水處的鹽度降低。海洋環境的改變,使許多海魚往深度游,吃到海底較髒食物的機會增多,這讓人擔心。

我喜歡研究海魚,擔心還不瞭解海魚,卻已被人快吃光或捕完。

謹以此文,致贈愛吃生魚片的老饕。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