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與自然科學>瘟疫蔓延時Ⅱ

由公共衛生的觀點,論野兔食用與病毒感染


野兔,是世界上吃草的動物中,最具寄生蟲與病毒的動物。

人常將兔子視為寵物,例如卡通片裡的兔子很可愛,有些學校在校園飼養兔子,商品廣告用兔子圖片等。這些都是家兔,不是野兔。在非洲、中東、澳洲、俄國等地,野兔是極具威脅,眾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野生動物。

野兔耐極端環境(太熱、太冷、太乾、嚴重污染),牠們倒嚼,能徹底分解所吃的草類,比其他動物耐饑荒。野兔不分蹄善於挖洞,經常白天潛伏在地下,晚上出來覓食。任何能夠在極端環境的動物,人類都不能取來食用,體內潛存的微生物或化學物質,對人具有毒害。

野兔血液、腸胃的細菌、黴菌、條蟲、原蟲很多,進入人體,極為危險。例如具有肺線蟲(lungworm),野兔喝過的水,容易讓肺線蟲由嘴、鼻進入水中,這是沙漠地區,不流動的水,不能喝的原因之一。喝這種水的人,容易染上肺炎與腦膜炎。

此外,野兔體內還有多種病毒,例如披膜病毒(Sindbis virus),使吃野兔肉的人得關節炎,皮膚起疹等,這是中東地區最常見的皮膚病之一。此外,野兔還有一些未知的病毒,藉由蚊子、跳蚤傳給貓、狗、牛、羊、豬、袋鼠等,也可以傳給候鳥,成為禽流感。

上帝教導我們:「兔子因為倒嚼不分蹄,就與你們不潔」。外表可愛的,有時是與危險的,聯在一起。

瘟疫之後,世界會有糧荒,這時野生動物的肉,容易混入加工食品,如國外製造的香腸、肉鬆、烤肉乾、漢堡等,如果品質不管控,都要小心,不是我們選食物的優先。

臺灣中央山脈也有許多野兔,最好不要食用。原住民的石板烤肉,無論是野豬、白鼻心、或野兔肉,都很好吃,但是石板的熱傳導,不如鐵鍋快,肉片太大或太厚,就不易烤熟,容易帶菌與寄生蟲。肉片一定要切塊、切薄再食用。瘟疫期間,最好避開石板肉。

新冠狀病毒,不能存在寄主外的環境3-5天,長期以來,一定存在野生動物的體內。近年流行的SARs、MERs,都來自野生動物。

COVID-19也開始傳自接觸野生動物的市場,這好低溫的病毒也藉國際肉品運輸,傳給接觸的食品工人。21世紀重要的新職業別之一,是為人快速篩選安全肉品,避免病毒進入。

當普世落在COVID-19的風暴中,多人驚慌,醫院淪陷,國家不安,國際不斷傳出受害人數的增加,我要回到基本點,為什麼人類那麼輕忽食用野生動物的危險? 到現在還多人食用。

也許COVID-19在告訴人,在人類文明的發展中,為什麼忽視上帝給人的警訊,沒有當成重要的警告?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