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與自然科學>瘟疫蔓延時Ⅱ

由冠狀病毒,論臺灣未來國土規劃,與水資源的管理

在一九七二年,在瑞士山區一家名叫Bothrops atrox的養蛇園,有天,園主發現許多蛇祇能張嘴,卻無法吐出舌頭,這是很少見的現象。不久死了一批蛇,園主將死蛇送去給科學家鑑定,才發現蛇的呼吸道上有一種濾過性病毒,使蛇不能呼吸,因而窒息。

在電子顯微鏡下,這種濾過性病毒是圓球形狀,內含一條長鏈RNA,圓球邊緣有些突出點,彷如皇冠,故稱為「冠狀病毒」(Paramyxovirus),在此之前,人類不知道這種病毒,會影響呼吸道。

死了幾條蛇,並不是什麼大新聞,這件事並未引起人的注意。一九七九年,相同的症狀又出現在美國的蛇園,連墨西哥動物園內的蛇也受感染,而且感染蛇隻的種類更多。

科學家再度在感染蛇屍的呼吸道上發現冠狀病毒。國際交通的發達,可能使得原本在瑞士山區的一種稀有病毒,迅速地播散到北美。這種在蛇身上發現的病毒,後又沉寂了十多年。

家畜的感染
直到一九九五年,在澳洲的昆士蘭(Quesensland)有幾匹馬被當地的蝙蝠咬到,二匹馬在被咬後24小時之內,竟然暴斃死亡。

這種蝙蝠主要是吃水果,很少攻擊家畜。科學家在死馬的呼吸道上,又發現一種新的冠狀病毒,至此,才知道冠狀病毒可以由野生動物,傳到家畜的身上。一九九八年,也是在澳洲,二隻剛生的小豬染上冠狀病毒,而且讓兩位接生的人也染上類似感冒的症狀,後來這兩位養豬人都康復了,所以並沒有引起媒體的注意,不過冠狀病毒可以由家畜傳到人的身上,並已出現症狀。

二○○○年,開始出現冠狀病毒致人於死的病例,在馬來西亞豬身上的冠狀病毒,忽然造成116個人染上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而病故,這才開始引起國際的注意。家畜身上的冠狀病毒竟然可以迅速造成接觸者的死亡。馬來西亞的豬肉立刻被各國禁止輸入,大家以為這樣防疫就沒事了。
其實,當環球經濟進入共同市場,資訊、商品、貨物都更流通的時候,大多數的國家與百姓,並未注意到普世也同時進入「傳染病共享」的時期。

新的瘟疫
二○○三年二月,中國大陸已傳出冠狀病毒的新變種,可以藉著動物與人,或人與人的接觸,藉由空氣中的飛沫、或汗液的接觸、或物品的接觸,快速地傳播。同年三月,才傳出十四個死亡病例,在四月已成普世最令人為之色變的致命傳染病-SARS。SARS不僅使台灣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宣佈為疫區,而且對於亞洲經濟也有重創的影響。

防疫的工作,第一線是醫院,第二線是社區,第三線是家庭,這些防疫都是建立在減少個人性的接觸。而冠狀病毒是能夠存在排泄物中,進而影響下一個所接觸的寄主。

長期以來,科學家對濾過性病毒所引發的呼吸道疫病一如感冒,缺乏醫治的藥品,對於冠狀病毒,必定也將面臨相同的問題。人類勢必要與這種病毒長期相處,而冠狀病毒不斷出現新種,也成為疫苗研製上的困難。

瘟疫與環境
台灣的冠狀病毒防疫由於是箭在弦上,每日都集中在醫院與社區感染上的報導,其實,以國土規劃,與水資源的管理,還有思考:
1. 環球的經濟化,促成農地的開發技術進步,是否使得農民或所飼養的家畜,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一些野生動物身上的稀有病毒,進而影響人類?
2. 生態系統的破壞,是否導致病毒突變新種的速度加快,甚至尋找新的病原寄主?或是原本存在少數野生動物上的弱勢病毒,因為人類破壞其棲地,使得這種弱勢病毒隨著野生動物,進入人類社會後,反成為強勢病毒?冠狀病毒在攝氏30度以上,就失去生長優勢,是人類將其移到冷氣直開的醫院,反成為優勢病毒。
3. 國際市場行銷,是否導致疾病更加速的傳播?因此在食品、飼料、苗種、家畜的進口上,是否需要更嚴密的安檢與管制,甚至提高檢查層級,要求生產地區應提出環境化驗結果?
這將使弱勢的農業問題,重新浮上普世重要的政治、經濟與社會的議題之上。

社區污水也成為傳播的媒介
冠狀病毒傳染的途徑主要是經由唾沫與排泄物。唾沫是較大的水滴,在空氣中無法散播很遠,只有近身接觸才有被傳染的機會。但是排泄物在水中,就會傳的很遠。

傳統的農業灌溉與排水,不僅與作物生產有關,也與公共衛生有關,祇是後者,隨著農業人口的降低,逐漸被忽略。但是以傳染病的觀點,祇要有一個帶原者,就可以讓整個國家天翻地覆,日夜不安。

台灣的灌溉水,尤其是灌排兼用的渠道中,的確默默地承受許多的豬糞尿與排放水與社區污水,社區污水中有部份是來自醫院的排水。不要忘了,冠狀病毒是可以人與家畜互通的,而且是可以藉著接觸而傳播。

一般的濾過性病毒,離開寄主的活細胞以後,就不具有生長或繁殖的活性,但是冠狀病毒在排泄物中可以有存活3至4天的能力,這代表人不能接觸有病毒潛在的社區污水,於是大家拼命洗手,降低與病毒接觸的機會。但是從中、下游引灌到社區污水,依然有許多接觸病毒的機會。

在家畜疾病日益增加,與病毒具有人畜交互傳染的前提下,農政主管單位對於畜牧場的管理需要加強,甚至重新評估。自一九六0以來,全球畜牧工業化的浪潮下,所造成的環境風險,對於危及「公共衛生」與「國家整體水土資源」,是否比發展高級花卉、栽種產業、果樹育苗產業、或良質米產業等,有更高的風險?


近十年來,不斷爆發的豬口蹄疫、狂牛症、流禽病等與濾過性病毒造成的環球事件,在國際肉品市場、飼料市場都更流通的狀況下,為了台灣公共衛生,政府應該更嚴格的把關安檢。

水土資源的問題
過去水資源主管機關多次要求農業放棄優良水質的水權,改用較劣的污水灌溉。污水中的氮、磷的確可以提供作物生長所需的部份營養份,但在發生SARS之後,可能要再考慮這樣的論點。農民在種植中,或水利工作人員在操作水利設施時,仍然有身體接觸污水、感染病毒的潛在危機。除非主管機關能提出農民接觸社區污水與畜牧排放水,不會感染冠狀病毒的保證,否則不要輕啟用污水取代清水灌溉。

這不僅是為了農民的健康,也是為了糧食品質的考量。試問,有哪一個國家敢進口受冠狀病毒波及之灌溉水所種出的農作產品或畜牧場生產的肉品?在公共衛生的立場上,以「整個疫區是一體」的觀念來看,目前「灌排分離」的推動更是問題,灌排分離是想把污水由一個產業(農業),轉移到另一個產業(近海養殖),但當國際宣佈某地是疫區時,才不會照產業區分。

農地的休耕改變也需重新評估,休耕並不是廢耕。後者使鼠類、蛇類滋生,增加與人互通疾病感染的機會。休耕地區與水份的管理,以達公共衛生的要求,與維護生態環境的需要,是未來在台灣休耕地區的管理上,亟待研發的技術。

時代在進步,病毒的傳播速度與毒性也從始未料的強烈。冠狀病毒比起早期的傳染病,如天花、黑死病、霍亂等,算是致命率低的疾病,但是如果病毒的毒性愈來愈強,人若能提早深思因應的管理之道,冠狀病毒何嘗不是一個有利的警訊!

 

Go top